缠绕机在中国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缠绕机产品刚由国外引进时在国内掀起的风潮,由于其工作效率、完全不同的精美包装效果和省时省力的优点,引发了第二个阶段国内大量的包装设备生产企业开始竞相模仿生产凝结了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缠绕机,由于大量的低水平重复,这个行业开始出现了一些弊端,因此第三个发展阶段产生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具有技术特点的缠绕机设备。
市场决定了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展纲略,根据规划布局以优势资源转换为主攻方向,把招商引资作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不断培养战略性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起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有特点的新型企业,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缠绕机行业还将配套电子信息和包装印刷业等,开发出经济空间布局合理、企业配套协作的行业模式,缠绕机质量的飞跃,出现一批基础设备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品特殊鲜明、产业结构合理、骨干企业突出、科技水平较高、集聚能力较强、发展环境优、辐射全区的新型缠绕机生产企业。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复合材料的缠绕制品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作为缠绕制品的缠绕设备—数控缠绕机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制品的工艺要求不同,不同的设备日渐成为需求的对象。而国外对于一部分特殊缠绕技术和控制技术都是严格控制的,因此,自助开发与研究数控缠绕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缠绕机的张力的稳定控制是复合材料缠绕过程中保证制品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张力选择不当或张力控制不稳定,可使缠绕制品的强度损失达20%~30%。由此可见,性能优良的数控缠绕机必须配备控制张力的张力控制器。针对锥段和柱段不同的缠绕工艺,分别采用了将磁粉离合器和力矩电机作为锥段和柱段的张力执行元件的控制方案。
在工业控制中,由于PID调节具有适应性强,而且原理简单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当输入方式改变或环境的变化使干扰的形式发生变化需要重新人工整定,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而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克服了传统PID控制的缺陷,满足系统要求的同时,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缠绕机按其基本结构分为以下三种型式:
1.简易型:人工控制缠绕过程。包装速度低。卷辊滑架速度、转盘/旋臂转速、卷绕为大小不能调整。由人工操作控制薄膜的裹膜的重叠量、翻边量、缠绕层数和货物裹膜高度。不能与生产线连接。这种适合一些每天缠绕产品数量少的企业,价格低廉,能完成目标就行。
2.半自动型:人工加机器控制裹膜过程。包装速度较低。卷辊滑架速度、转盘/旋臂转速、卷绕为大小可随时调整。可预先设定薄膜裹膜的重叠量、翻边量、缠绕层数等形成程序对货物进行自动裹膜,并可根据货物高度变化调节裹膜高度。
3.全自动型:(即生产线型)机器自动控制裹膜过程。包裹速度较高。全自动机型可直接与生产线上的传送带相连,操作控制系统可连在生产线主控机上,统一控制货物的进给与输出以及传送带的运转,并自动确定包装中心位置;所有调节参数为预设置,夹膜和切膜装置为自动电控制;配有可拆卸的安全防护栏及自动安全锁,以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